close

台灣即將在 2026 年後邁入超高齡社會,隨著人類平均年齡上升,人體膝關節間的軟骨組織日漸磨耗,導致膝關節面直接產生磨損,症狀輕則不舒服難以行動,重則影響睡眠品質與生活自理能力。為了解決問題,骨科醫師通常建議患者進行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透過置換人工關節與耐磨墊片,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改善膝關節退化所引起的問題。

據台灣衛福部數據顯示,2014 年至 2018 年間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數量呈現增加趨勢,其中以 50 歲至 80 歲年齡層為主,原因則多半是膝關節隨著年齡增長退化。不過傳統手術方式中,膝關節置換多半是憑藉醫師本身經驗判斷,術後可能會因置換物擺放位置不當,影響關節活動範圍,甚至產生異物感、走路感覺異常或墊片耐久度下降,使得不少患者對於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感到恐懼。

因此,國內有醫療集團引進膝關節數位精準智慧壓力感測系統,透過術中及時提供膝關節壓力參數、植入物軌跡與外轉角度,正確判斷人工關節墊片厚度、置放角度、位置,並且依照關節部位承受壓力進行微調,讓醫師在全膝關節置換手術過程中達到最佳的植入物調整效果,使得手術成功機率明顯提升,減少患者需要再次接受手術調整情況。 

數據化手術細節,大幅提升膝關節置換成功率
膝關節數位精準智慧壓力感測系統進入手術室後,整體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操作流程、實際花費時間的改變並不大,但手術成功機率卻因為參數數據化而提升,甚至降低患者可能需要多次接受手術調整所面臨心理壓力,或是手術風險。

台灣一家醫療集團表示,在配合相關數據輔助之下,導入膝關節數位精準智慧壓力感測系統的膝關節置換手術成功率大幅度提升,即便更換後的人工關節在一段時間使用產生相當程度磨損,醫師也僅須透過數據比對,就能很快地完成墊片平衡調整,讓患者無需面臨可能需要二次開刀調整的情況。相比傳統手術模式,醫師維持既有執刀技術,即可讓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成功率提升。

近年來微創手術持續進步,追求在手術中盡可能保留原本人體膝關節結構。值得注意的是,透過膝關節數位精準智慧壓力感測系統,醫生能有效的針對患部位置進行必要更換,讓術後的膝關節活動表現貼近自然、協調,縮短術後恢復時間,患者能在更短時間內回歸正常生活。

除了應用在全膝關節置換手術外,膝關節精準智慧壓力感測系統未來也針對不同關節部位使用,例如在肩關節置換手術中,同樣可透過數據精準量測方式,讓醫師在執刀過程即可順利完成墊片擺放位置、角度調整,並且減少手術失敗機率。


台灣醫療集團指出,目前膝關節數位精準智慧壓力感測系統已在美國、歐洲、澳洲、日本及韓國地區導入使用。而為了對應不同品牌製作的膝關節置換物,膝關節數位精準智慧壓力感測系統也個別推出不同適用設計版本,以利針對不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需求使用。

手術室內的人機協作,創造智慧醫療最大化
越來越多傳統手術流程開始導入數位化應用,藉由精準數據輔助,讓手術順利完成機率大幅提升,同時也能降低接受手術患者可能面臨風險,顯然未來醫療體系仰賴新科技、新技術應用的趨勢將日趨顯著。

相比傳統醫療手術僅憑藉醫師執刀經驗與技術操作方式,應用人工智慧、影像識別、數據分析,或是運用機器手臂進行手術加以輔助,更能提高手術成功率,同時也能消除患者對於手術執行恐懼與疑慮,藉此讓手術執行能以更快效率完成。

膝關節數位精準智慧壓力感測系統的應用,便是藉由數據量化方式,協助醫師精準完成手術,使得患者能更快恢復,進而讓醫療資源可被更有效利用,如此一來即可達成智慧醫療應用目的。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由友信醫療集團提供。)(TechOrange)

arrow
arrow

    momo5563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